《建筑的意義》,設計師,這樣的書,可好?
發布時間:2017-03-24 11:03:00 發布者:工業編輯部 閱讀數次:3604 次
建筑在滿足人類的物質生活需求外,還表達了人類精神追求。人們常常把建筑比喻為凝固的音樂、立體的畫、實用的雕塑、永恒的詩,這是對建筑作為藝術審美作用的形象概括。建筑一方面表達著人類非凡的審美能力,另一方面以美的形象賦予了人觀察世界的別樣的眼光和角度。
作為人類求生存的意志體現,建筑中的每一幢房屋,都是人類求生存意志的一次表述,包括原始人的巢居,如蜂窩形石屋和圓形樹枝風雨棚。但原始狀態的大自然對人類來說,決不是舒適的。于是建筑空間的創造活動空間便成了生存的必需。所以從建筑誕生之日起,建筑就是同生存哲學捆綁在一起的,而且綁的很緊。
藝術家的創作與審美從來沒有離開過建筑。“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暖暖遠人樹,依依墟里煙”這種與自然融為一體的農家草房和田園耕讀的生活在陶淵明嚴重充滿詩情畫意;張繼《楓橋夜泊>》中,“姑蘇城外寒山寺,半夜鐘聲到客船”,幽靜的古寺、遼遠的鐘聲稱托著旅客孤獨蒼涼的心境,有一種穿透歷史的力量;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觀城外柏森森”、杜牧的《江南絕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沉甸甸的歷史感通過對建筑的描寫而抵達我們的心靈。
一座出色的建筑,一種流行的建筑風格,它所代表的是人類對某種生活和人生境界的追求。可以這么說,建筑是對生活方式作出的某一種解釋,建筑的實用性僅僅是它功能的一種,它還必須使人的精神得到休憩。因此,我們看得見建筑的氣質,才能看得見自己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