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8-23 10:18:33 發布者:社辦公室 閱讀數次:3353 次
近年來,廣大科普工作者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宣傳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在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推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工作中作出了積極貢獻,涌現出一大批先進集體和個人。
2024年08月22日,“科技部 中央宣傳部 中國科協關于表彰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的決定”發布,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被科技部、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授予“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多年來,圍繞“傳播科學、提高國力”的辦社宗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依托專業出版資源,出版系列科學普及圖書,傳播科學思想與科學知識,每年出版的科普圖書總數占年度出版比例的15%左右,其中《中國古代機械復原》《中國古生物研究叢書》《控癌戰,而非抗癌戰》等多種圖書分獲中國出版政府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等多種國家、省(市)級獎項。圍繞“健康中國”和“健康上海”的規劃,連續4年承擔上海市政府健康知識讀本出版項目,出色完成了市民健康知識讀本的出版工作,為持續提升上海市民的健康素養做出了重要貢獻。
旗下科普期刊《大眾醫學》秉承“讓醫學歸于大眾”的辦刊宗旨,不斷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辦好紙質雜志的同時,全面推行“融媒體”戰略。近年來,陸續開通了官方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大力推進“刊網聯動”,創新科普形式和傳播方式,針對不同受眾、通過不同渠道,活躍在中國醫學科普傳播的第一線,以科學、權威、實用、通俗易懂為特色,向大眾普及醫學知識,關注大眾健康。作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綜合性科普期刊旗下期刊《科學畫報》始終圖文并茂地普及國內外科技進展與科技知識、科學思想、科學精神,因而被譽為一部濃縮的現代科技史、一部圖解式的科技“百科全書”,它幫助了一代又一代人提高科學素養,引導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投身科學事業。具有近110周年歷史的《科學》雜志則從生命科學到生態保護,從信息技術到航天航空,以“隔行能看懂,本行受啟發”的高級科普形式,向受過一定科學訓練的讀者,全視野、綜合性地介紹科學技術的前沿發展,深入淺出地探討熱門科學話題。近兩年來,《科學》雜志先后有10余篇文章被《新華文摘》轉載發布,且有逐年增長的態勢。三本雜志均被評為“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的期刊”;《大眾醫學》獲第三屆中國政府出版獎期刊提名獎、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首屆優秀科普期刊推薦名單(共20種),連續7年榮登數字閱讀影響力期刊國內排行TOP100;《科學畫報》獲兩屆“中國百強報刊”以及“向全國少年兒童推薦的百種優秀報刊”等榮譽。
在做好日常科普工作的同時,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致力于疫情期間的應急科普,用行動展示出版人的責任和擔當。根據不同時間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的特點,先后出版了疫情防控科普圖書20余種圖書,緊跟形勢變化和市民需要,為市民們如何做好安全防疫指點迷津,社會反響良好。其中《張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累計加印超111萬冊,其中87.2萬冊為公益贈閱,配送給上海16個區,該書電子版也在各大網站有著超高的點擊率;《抗疫?安心——大疫心理自助救援全民讀本》一書,首印11.6萬冊,10萬冊用于贈送,其中4.5萬冊贈送給武漢方艙醫院,另外5.5萬冊贈送給上海郵政、鐵路、電力、民政、市場監管等一線行業員工。2022年上海疫情防控期間,第一時間組織策劃了《市民新冠防疫80問》《市民新冠防疫知識手冊(100問)》等6本公益電子圖書,在上海發布、學習強國等主流平臺全文免費閱讀,從病毒危害、疫苗接種、病毒檢測等基礎知識,到心理調適、居家隔離、出艙注意等細節,再到復工復市,問答緊跟形勢變化和市民需要,累計閱讀量約250萬人次。
此外,聚焦志愿服務,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以閱讀推廣品牌“世紀火種?匯科普讀書會”為抓手,持續推動公益科普活動,秉持著“提高全民科學素養、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的活動宗旨,依托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專業出版高地的優勢,匯聚科創、醫學等領域的專家學者,以線上直播,云課堂、微課程、線下講座、沙龍、親子活動、展覽等相融合的方式開展活動,并在此基礎上衍生開設子品牌“匯科普?大咖醫道聊”“匯科普?我想問中醫”“匯科普?MINI科學訓練營”“匯科普?大國重器”“匯科普?科創同心圓”等,近年來,面向社會舉辦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近200場。讀書會2021年被上海市委宣傳部列為重點志愿服務項目;2022年入選上海市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財政扶持資金擬支持項目(第一批);2023年獲評“上海市振興中華讀書活動優秀示范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