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4-11 09:39:46 發(fā)布者:來源:重慶市南渝中學校 閱讀數次:4949 次
4月6日,由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主辦的重慶市初中物理(滬科版)教材開發(fā)研討暨中心教研組聯誼活動在南渝中學舉行。西南大學科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廖伯琴,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初中物理教研員阮享彬,南渝中學姚顯榮校長出席活動,重慶市物理學科中心教研組成員單位教師代表和初中物理(滬科版)教材使用區(qū)縣物理教師代表等300余人參加。活動由南渝中學物理教研組組長黃億斌主持。活動開始前,南渝中學副校長李先全對各位來賓表示熱烈歡迎。
課堂觀摩共研課程改革
劉太娟老師聚焦新課標視域下的物理教學與傳統(tǒng)文化的融合,通過讓學生現場體驗自制的“桔槔”和“舂”,引導學生探尋傳統(tǒng)文化科學元素,構建出杠桿的模型,并對杠桿平衡條件進行猜想與假設,設計驗證方案,得出探究結果。劉老師極富創(chuàng)意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既培養(yǎng)了動手實驗能力和協作能力,又培養(yǎng)了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
說課環(huán)節(jié),劉太娟老師為大家詳細介紹了課堂的設計思路,教學目標及課堂重難點的設定,以及各環(huán)節(jié)銜接過渡的巧思,讓老師們重溫了課堂的精彩。
沙坪壩區(qū)教師進修學院物理教研員譚俊賢對本堂課作了深入、精彩的點評。他表示,劉太娟老師立足傳統(tǒng)文化,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教學設計有思想,教學實施有智慧,教學過程中思路清晰,層層遞進,完成了一堂目標明確、設計巧妙、教具豐富的物理實驗探究課,教學設計完美契合了新課標理念。
聯誼交流各展教學特色
交流環(huán)節(jié),南渝中學陳超老師、重慶一中黎鑫老師、西南大學附屬中學周佳老師作了主題分享。陳超老師以“‘聲聲’不息”跨學科實踐活動為例,從部門聯動、工坊助力、資源整合等方面向大家展示了學校在跨學科項目化實踐中的創(chuàng)新設計與探索。
重慶市南渝中學校 陳超《聚焦跨學科融合 探索項目化實踐》
重慶市第一中學校 黎鑫《中考物理試題的“狂飆”、教材“原”宇宙》
西南大學附屬中學 周佳《淺談以物理為背景的跨學科實踐》
名家點評拓寬思維方向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初中物理教研員阮享彬表示,本次聯誼活動為全市中學物理教師提供了學習、交流的平臺和機會,讓大家充分領略了南渝中學的課堂活力,感受到了物理教師的強大實力和跨學科實踐的無限魅力。同時,他對接下來的物理教學工作也提出期望,要求全體物理教師認真研讀領悟新課標的理念,打破學科邊界,整合課程資源,打造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物理“好課堂”。
廖伯琴教授以《中學物理實驗課程的育人功能探索》為題,聚焦課程標準改革,通過對比不同版本課標對物理實驗的要求,讓大家充分認識到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新課標中的重要地位。她以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實驗呈現為例,并結合實驗教學的具體實施策略,為大家詳細解讀了物理實驗課程獨特的育人功能和價值。
南渝中學姚顯榮校長表示,本次聯誼活動為南渝中學物理教師提供了學習的機會,對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和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他談到:“南渝中學傳承南開‘公能’課程體系,聚焦育人質量提升主線,以課程改革為導向,以學生發(fā)展為目標,立足實際,廣泛開展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研究;面向全體,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思路及形式,全面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學生多元化成長。”
親身體驗領略物理魅力
活動最后,在學校領導的陪同下,老師們一起參觀了學校物理學科建設階段成果,并現場參與了科技文化藝術節(jié)木工體驗活動。觀摩學生木工作品,體驗老式木工鋸,參觀巧匠工坊……老師們充分感受到了傳統(tǒng)木工文化與現代機械工藝的巧妙融合,領略了南渝物理的魅力。
牢記教育初心,展現公能擔當。南渝中學物理教研組立足教育根本、深挖課程資源,充分發(fā)揮學科優(yōu)勢、發(fā)展學科特色,利用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互動性的理念,通過墨子工坊、巧匠工坊等功能場館,開設特色選修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聯合生物、地理、化學、美術、音樂等教研組開展特色跨學科項目化實踐活動,扎實推進科普教育,弘揚科學精神,引導學生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科技創(chuàng)新儲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