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1-08 09:18:56 發布者:施晨露 閱讀數次:4856 次
最近,“海克斯科技”在網絡上引發熱議,食品安全話題再一次被推到風口浪尖。
為破除日常生活中的飲食謠言,傳播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科學知識,11月6日,上海圖書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聯合主辦的“沖破海克斯科技食品包圍圈——《公衛食驗室》帶您解鎖廚房里的健康密碼”科普活動暨新書發布會在上圖東館舉行。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執行院長樊春海在線上發表新書寄語,希望新書更好為讀者服務,讓更多人從讀書中獲益。
現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副總編輯賈永興向新書主創團隊頒發了“科普閱讀推廣人”聘書。
《公衛食驗室:解鎖廚房里的健康密碼》新書主創團隊依托今年發布的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及權威專家文獻,聚焦廚房,用嚴謹的態度為大眾關心的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問題答疑解惑。新書還為讀者貼心奉上家庭中藥方與四季食譜,隨書附送適合兒童與青少年讀者閱讀的版本,滿足親子閱讀需求。
“海克斯科技”是最近的網絡熱詞之一,這個出自網游的詞語,特指魔法和科技融合的頂尖技術。而這個詞之所以走紅全網,是因為短視頻博主通過使用簡易和充滿化學原料感的添加劑等物質,展現市場熱銷食品是如何被“制作”出來的。比如,用奶精粉和植脂末調配奶茶、用明膠片等制作燕窩、一勺三花淡奶讓羊湯瞬間變白等。這些短視頻展示的沖擊大眾視覺和想象力的制作過程,被博主稱為“科技與狠活”,意指以食品添加劑合成食品。
以“‘科技與狠活’的背后真相”為主題,上海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朱靜芬、徐剛,副研究員李莎,講師閆媛媛對大眾重點關心的食品添加劑主要成分、使用與識別、食品添加劑與慢性病的關聯等問題進行科普答疑。閆媛媛介紹,假如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劑符合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就不屬于“科技與狠活”的范疇;醬油的“零添加”是以水解大豆蛋白代替味精,以羊易牛,一味追求零添加的意義并不大。
李莎點明,被大力宣傳的“純天然”只是一種生產方法,并不是安全的代名詞,純天然食品中的化學物質甚至比現代食品工業生產的食品更復雜。徐剛深入淺出地解釋了為什么不能完全將慢性病的發病歸因于食品添加劑的長期攝入,并提出識別和防范違規違法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方法。據朱靜芬介紹,風味牛奶、乳酸菌飲料等含乳飲料的營養價值低,不能替代促進兒童生長發育的牛奶,并為現場讀者分享如何讀懂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兩個實用技巧。
上海市食品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馬志英回應了大眾對食品添加劑問題的憂慮。他表示,食品添加劑,用于食品的要符合標準,毒性要低,控制范圍和劑量,這是科技;也可以用作假“魚翅”“燕窩”等,這就是魔幻的妖術了。對普通消費者而言,目前明顯違法的食品還是極少數,不必過多焦慮和擔心。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風濕科副主任醫師王驍以《食中之藥和藥中之食》為主題,從中醫學角度為讀者介紹藥食同源的健康飲食理念。
作為上海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持續打造的科普品牌,《公衛食驗室》借助新科技賦能健康科普,通過引入虛擬數字人對營養知識展開專業解說,同步提升讀者的互動性體驗,并在延續“接地氣”的風格上持續推動科普創新傳播,打造讀者身邊的“融媒體版膳食指南”。上海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王慧表示,未來將與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在推動科普閱讀上形成長效合作機制,共同向大眾傳播專業的科普健康知識,舉辦更多受大眾歡迎的專題科普活動,為推進健康科普事業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文章來源:上觀新聞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