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tof Koch編著的《意識探秘(意識的神經生物學研究)》探討了動物和人主觀心智的生物學基礎,探討并提出了一種意識研究的框架——用實驗方法找出表達意識的神經相關物。全書以視知覺研究為切入點,結合注意、記憶、自動行為、失認癥和“裂腦人”等病理現象的研究,總結了意識研究的科學基礎,概括指出了我們知識的不足之處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弗朗西斯·克里克序
中文版序
前言
縮寫詞對照表
第1章 意識研究導論
1.1 需要解釋什么?
1.2 各種各樣的解答
1.3 我的研究方法是一種注重實效的經驗方法
1.4 意識的神經相關物
1.5 小結
注釋
第2章 神經元——知覺的原子
2.1 大腦皮層的組織
2.2 外顯表征、柱狀組織和主節點
2.3 發放率、振蕩和神經同步化
2.4 小結
注釋
第3章 看之初
3.1 視網膜是一種層狀結構
3.2 色覺需要三種視錐
3.3 眼中的空洞:盲點
3.4 感受野:視覺的關鍵概念
3.5 從眼出發的多條并行通路
3.6 上丘:另一個視覺腦
3.7 眼動:眼球跳動無所不在
3.8 小結
注釋
第4章 初級視皮層是典型的新皮層區域
4.1 猴子視覺作為人視覺的模型
4.2 新皮層是一種層狀結構
4.3 各種皮層細胞類型
4.4 V1:視覺的主要入口
4.5 小結
注釋
第5章 什么是意識的神經相關物
5.1 意識產生的前提因素
5.2 情緒及對意識的調制
5.3 麻醉與意識
5.4 界定NCC的一般策略
5.5 神經元特異性和Ncc
5.6 小結
注釋
第6章 意識的神經相關物不在初級視皮層
6.1 沒有Ⅵ你就看不到東西
6.2 即便你看不到它,V1依然能對它適應
6.3 做夢用不到Ⅵ
6.4 直接刺激Ⅵ
6.5 猴子的vl神經元與知覺無關
6.6 小結
注釋
第7章 大腦皮層的構筑
7.1 如果要認識功能,就先要認識結構
7.2 皮層有一種等級結構
7.3 丘腦和皮層:一種緊密的聯系
7.4 驅動性聯結和調制性聯結
7.5 用背側通路和腹側通路作為指導原則
7.6 前額葉皮層:執行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