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基礎部分1
11船舶安全的社會要求3
1.2海上事故掌控技術的發展4
1.3船舶安全的構成7
1.4船舶安全的概念11
1.5培訓與進修的方法14
1.5.1綜述14
1.5.2實例演習教學15
1.5.3著眼于現實的培訓15
1.5.4模擬裝置訓練16
1.5.5船上訓練17
1.6制定應急預案17
1.7緊急情況下人們的行為20
1.7.1警示階段21
1.7.2接受階段21
1.7.3行動階段22
1.7.4收尾階段24
1.7.5反思階段25
1.8緊急情況調查研究25
1.8.1法律基礎25
1.8.2海上事故的重點28
1.8.3事故原因調查流程32
1.8.4從海上事故中獲得的普適認知35
第2章船舶消防39
2.1基礎知識42
2.1.1船舶火災原因42
2.1.2船舶火災特征43
2.1.3一次火災的產生、發展和蔓延44
2.2船舶上的結構防火60
2.3火災識別系統的構造、功能和響應66
2.3.1火災識別和報警系統66
2.3.2火災識別系統的可靠性75
2.3.3技術狀態76
2.3.4火災報警系統77
2.4滅火劑79
2.4.1滅火效果79
2.4.2水80
2.4.3泡沫82
2.4.4二氧化碳83
2.4.5鹵烴84
2.4.6粉末滅火劑85
2.5滅火系統85
2.5.1火災滅火系統的作用86
2.5.2水滅火系統87
2.5.3固定安裝的水滅火裝置的噴頭87
2.5.4噴水滅火系統88
2.5.5高壓水霧系統90
2.5.6物體保護系統92
2.5.7泡沫滅火系統93
2.5.8CO2滅火系統94
2.5.9粉末滅火系統98
2.5.10鹵素滅火系統98
2.5.11惰性氣體投入到儲罐船上的貨物系統中99
2.6消防實施102
2.6.1在機艙內的火災102
2.6.2上層建筑中的火災103
2.6.3貨倉中的火災108
第3章觸地119
3.1觸地的原因122
3.2觸地的后果123
3.2.1船舶解體的風險123
3.2.2潮汐引起的風險123
3.3觸地后的船舶安全124
3.3.1發生觸地的船只安全原則124
3.3.2沒有被卡住的觸地125
3.3.3被卡住的觸地126
3.4船舶脫淺128
3.4.1脫淺的法律和經濟方面問題128
3.4.2擱淺的物理過程和脫淺的結果129
3.4.3脫淺方法131
3.4.4制定脫淺計劃的步驟133
3.4.5臨時估計自身脫淺可能性135
3.4.6精確計算脫淺可能的例子135
第4章進水141
4.1觸地引發的海難分析143
4.2穩性和水密性151
4.3泄漏防御技術和防御措施161
4.4應急管理——船舶營運中的進水163
第5章對有害物質的防護177
5.1定義179
5.1.1有毒有害物質179
5.1.2毒物的攝入180
5.1.3毒物的分類180
5.2船上出現毒物的原因182
5.2.1船上的火災183
5.2.2船上的海損事故184
5.2.3氣體溢出性的貨物187
5.2.4船舶營運過程的有毒物質190
5.3毒性物質選例(鑒定、評價和急救)196
5.3.1有毒氣體196
5.3.2溶劑、清潔劑203
5.3.3酸206
5.3.4滅火劑208
5.4有毒物質的證明209
5.4.1質譜分析法209
5.4.2離子遷移譜210
5.4.3火焰和光離子化檢測器211
5.4.4氣體檢測泵和小型檢測管212
5.5防范有毒物質的技術措施213
5.5.1標識、包裝和裝載213
5.5.2技術報警系統氣體檢測技術216
5.5.3船上的氣體檢測設備219
5.6案例研究221
5.6.1殺蟲劑造成的死亡事故221
5.6.2由于缺乏氧氣造成的死亡事故222
5.6.3由陰燃引起的死亡事故222
5.7放射性有害物質223
5.7.1電離輻射對人體的影響223
5.7.2法律上的極限值225
5.7.3電離輻射的主要類型及其來源226
5.7.4船上發生電離輻射的原因227
5.7.5適合輻射防護的物理相互作用過程及其使用227
5.7.6用于輻射效應描述的量230
5.7.7電離輻射的測量231
5.7.8危險評價231
5.7.9危險防范——船上條件下的輻射防護233
5.7.10對運輸申報放射性貨物時發生電離輻射事故的處理規則的建議
240
5.7.11案例研究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