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言 1 全球界線層型研究的“金釘子”典故 參考文獻 2 地層學基本知識 2.1 地層和地層學 2.1.1 產狀近于水平的地層 2.1.2 產狀傾斜的地層 2.1.3 產狀近于直立的地層 2.1.4 褶皺的地層 2.2 相對地質年代和地層學的基本定律. 2.2.1 地層疊覆律 2.2.2 化石層序律 2.2.3 地層切割律 2.2.4 地層的接觸關系 2.3 地層分類類型 2.3.1 年代地層系統和地質年代系統 2.3.2 巖石地層系統 2.3.3 生物地層 2.3.4 化學地層 2.4 地層的多重劃分和對比 2.4.1 剖面和層型 2.4.2 地層對比 參考文獻 3 地層學“金釘子”概念和中國的“金釘子”研究 3.1 “金釘子”概念的形成 3.1.1 全球首枚“金釘子” 3.1.2 “金釘子”的科學內涵 3.2 確立“金釘子”的化石 3.2.1 球接子三葉蟲 3.2.2 筆石 3.2.3 牙形刺 3.2.4 菊石 3.2.5 有孔蟲 3.2.6 鈣質超微化石 3.2.7 雙殼類 3.2.8 遺跡化石 3.3 確立“金釘子”的基本要求 3.3.1 地質要求 3.3.2 生物地層要求 3.3.3 其他研究方法的要求 3.3.4 其他要求 3.4 確立“金釘子”的科學程序 3.4.1 確立“金釘子”的原則和程序 3.4.2 全球已建立的“金釘子” 3.5 中國的“金釘子”研究 3.5.1 參與和挫折 3.5.2 突破和收獲 參考文獻 4 寒武系“金釘子” 4.1 古丈階“金釘子” 4.1.1 地理位置 4.1.2 武陵山區地質概況和生物地層序列 4.1.3 確定古丈階底界的首要標志 4.1.4 層型剖面和層型點位 4.1.5 “金釘子“剖面的三葉蟲地層分布 4.1.6 “金釘子”剖面的牙形刺地層分布 4.1.7 ”金釘子”剖面的化學地層 4.1.8 “金釘子”剖面的層序地層 4.1.9 協助確定古丈階底界的次要標志 4.1.10 “金釘子”的保護 4.2 排碧階“金釘子” 4.2.1 地理位置 4.2.2 湘西北武陵山區的地質概況 4.2.3 確定排碧階底界的首要標志 4.2.4 層型剖面和層型點位 4.2.5 排碧剖面研究簡史 4.2.6 “金釘子”剖面的三葉蟲生物地層 4.2.7 “金釘子”界線地層的重要多節類三葉蟲 4.2.8 “金釘子”剖面的牙形刺生物地層 4.2.9 湘西北武陵山區寒武系武陵統的腕足類 4.2.10 排碧剖面的年代地層劃分 4.2.11 排碧剖面的碳同位素化學地層 4.2.12 “金釘子”的保護 4.3 江山階“金釘子” 4.3.1 地理位置 4.3.2 江山地區三葉蟲及碓邊剖面研究簡史 4.3.3 浙西“三山地區”的地質概況 4.3.4 確定江山階底界的首要標志 4.3.5 確定江山階底界的次要生物標志 4.3.6 層型剖面和層型點位 4.3.7 碓邊A剖面的生物地層 4.3.8 “金釘子”剖面的生物地層 4.3.9 “金釘子”的保護 4.4 中國寒武系“金釘子”的全球對比 4.4.1 古丈階”金釘子”的全球對比 4.4.2 排碧階“金釘子”的全球對比 4.4.3 江山階“金釘子”的全球對比 4.5 中國寒武系“金釘子”的主要研究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