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張光霽、張永華主編的《中醫情志療法研究》 以中醫學和西醫學有關情志療法的寶貴經驗為基礎,詳細介紹了中醫情志療法的產生與發展、近現代關于情志病的研究以及情志療法的各種方式,旨在以中醫情志治療為核心,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適合于中國人的情志療法。書中貫穿了中醫學的精髓,首先從七情出發探求七情致病及其特點,再以中醫內科學為基礎,從各個系統展開對情志療法的研究,如心腦病證、片十膽病證、脾胃病證、腎系病證、氣血津液病證及其他,堅持中醫藥學辨證論治特色,介紹各種實用易行的情志療法。
本書內容科學性、實踐性強,知識新穎,通俗易懂,內容實在,簡明扼要,適合于中醫教學、科研、臨床人員學習和參考,是家庭值得備置的知識性讀物,也是醫務人員研究與學習情志療法的參考書。
緒言 第一章 中醫情志療法的產生與發展 第一節 萌芽階段——祝由 第二節 雛形階段——《內經》 第三節 發展階段 第四節 近現代研究 第二章 情志療法 第一節 以情勝情療法(情志相勝療法) 第二節 語言(勸說)開導療法 第三節 順情從欲療法 第四節 移情易性療法 第五節 暗示解惑療法 第六節 以欺治詐療法 第七節 寧神靜志療法 第八節 修身養性療法 第九節 其他 第三章 七種情志引發疾病及治療 第一節 七情致病及其特點 第二節 喜 第三節 怒 第四節 憂 第五節 思 第六節 悲 第七節 恐 第八節 驚 第四章 心腦病證 第一節 癲狂 第二節 癇病 第三節 心悸 第四節 不寐 第五節 百合病 第六節 心痛 第七節 頭痛 第八節 中風 第九節 眩暈 第五章 肝膽病證 第一節 脅痛 第二節 鼓脹 第六章 脾胃病證 第一節 胃痛 附:胃與十二指腸潰瘍 第二節 泄瀉 第三節 噎膈 第四節 嘔吐 第五節 呃逆 第七章 腎系病婭 第一節 遺精 第二節 陽痿 第三節 癃閉 第八章 氣血津液病證 第一節 奔豚氣病 第二節 郁病 第三節 臟躁 第四節 厥證 第五節 瘀證 第六節 消渴 第九章 其他 第一節 經前諸證 第二節 痛經 第三節 閉經 第四節 麻風 第五節 梅核氣 第六節 經斷前后諸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