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圃、徐仲才是清末民初滬上名醫,也是徐氏兒科早期的奠基人。徐氏父子極其重視陽氣對人體的重要性,特別是其在兒科疾病治療中推崇“扶陽抑陰”的思想對現代中醫兒科的發展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本書系統整理了徐小圃、徐仲才、姜之炎等徐氏兒科傳承人的學術思想;歸納了徐氏兒科用藥特色,展現其注重溫陽、溫清并用、運脾為要、處處顧護小兒氣陽的臨床用藥特點;并以醫案形式展示徐氏兒科幾代傳人在小兒肺、脾、腎三臟疾病中的運用,在經典傳承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揚。
本書適合中醫臨床工作者閱讀。
目 錄
上 篇
理論基礎 3
一、 肇基于《內經》重陽理論 ……………………………………………… 3
(一)陽氣為重…………………………………………………………… 4
(二)衛外功能…………………………………………………………… 5
(三)溫煦推動…………………………………………………………… 6
二、 繼承《傷寒論》扶陽思想 ……………………………………………… 7
(一)助陽解表…………………………………………………………… 7
(二)溫培扶陽…………………………………………………………… 8
(三)溫陽扶正…………………………………………………………… 9
三、 發揚陳文中溫補學說 ………………………………………………… 10
(一)固護元陽,補養脾胃……………………………………………… 11
(二)溫托培元,托毒外泄……………………………………………… 11
(三)治療雜病,顧護陽氣……………………………………………… 12
學術精粹 14
一、 徐小圃學術特點 ……………………………………………………… 14
(一)理論上注重陽氣為本,推崇扶正溫陽…………………………… 14
(二)診治上精于四診合參,分期辨證………………………………… 15
(三)治療上扶正溫陽為主,又善溫清并用,擇機而施 ……………… 15
(四)治療肺系疾病,常用“麻黃”……………………………………… 15
(五)運脾培土,變通以治……………………………………………… 16
(六)治療手段內外合治,巧用丸劑、散劑 …………………………… 16
二、 徐仲才學術特點 ……………………………………………………… 16
(一)陽氣若紅日,當以日光明………………………………………… 17
(二)諳附子之性,盡附子之用………………………………………… 17
(三)治小兒咳喘,靈活應用麻黃……………………………………… 17
(四)咳喘氣逆,善用細辛、干姜、五味子……………………………… 18
三、 徐伯遠學術特點 ……………………………………………………… 18
(一)以人為本,注重望診……………………………………………… 18
(二)重視扶陽,不忘陰陽互根………………………………………… 18
(三)用藥少而精,中病即止…………………………………………… 19
(四)治療疳證,注重化積……………………………………………… 19
四、 姜之炎傳承心得 ……………………………………………………… 19
(一)總結提煉小兒肺炎分期辨證、內外合治治療方案……………… 19
(二)強調絡病理論在小兒常見病中的應用 ………………………… 21
(三)提出“運脾治鼻”理論治療小兒鼻病 …………………………… 27
(四)提出“溫陽斂汗”法治小兒汗病 ………………………………… 31
(五)序貫分期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 ………………………………… 33
(六)溫肺化飲法治療痰飲郁肺型咳嗽 ……………………………… 33
(七)運脾法治療兒童厭食 …………………………………………… 35
下 篇
用藥特色 39
一、單味 …………………………………………………………………… 39
麻黃 …………………………………………………………………… 39
羌活 …………………………………………………………………… 40
附子 …………………………………………………………………… 41
川芎 …………………………………………………………………… 42
二、 對藥 …………………………………………………………………… 43
白芥子+萊菔子 ……………………………………………………… 43
厚樸+枳實 …………………………………………………………… 44
蒼術+薏苡仁 ………………………………………………………… 45
白附子+膽南星 ……………………………………………………… 46
絲瓜絡+夏枯草 ……………………………………………………… 47
石菖蒲+遠志 ………………………………………………………… 48
桂枝+芍藥 …………………………………………………………… 49
三、 角藥 …………………………………………………………………… 50
干姜+細辛+五味子 ………………………………………………… 50
薤白+郁金+瓜蔞 …………………………………………………… 51
益智仁+補骨脂+淫羊藿 …………………………………………… 52
臨證醫案 54
一、 徐小圃、徐仲才驗案 ………………………………………………… 54
風寒閉肺案(宣肺開閉,溫肺化飲)…………………………………… 54
寒喘陽虛案(辛溫開肺,納氣潛陽)…………………………………… 55
衛虛多汗案(斂陽止汗,溫潛固衛)…………………………………… 55
上盛下虛案(溫下清上,培本固元)…………………………………… 56
久咳脾虛案(注重治脾,重用白術)…………………………………… 57
二、 姜之炎臨證探索 ……………………………………………………… 58
上呼吸道感染 ………………………………………………………… 58
肺炎 …………………………………………………………………… 60
哮喘 …………………………………………………………………… 62
鼻炎 …………………………………………………………………… 67
腺樣體肥大 …………………………………………………………… 70
腸脹氣 ………………………………………………………………… 73
消化不良 ……………………………………………………………… 76
小兒腸炎 ……………………………………………………………… 78
黃疸 …………………………………………………………………… 80
抽動障礙 ……………………………………………………………… 81
心律不齊 ……………………………………………………………… 84
尿路感染 ……………………………………………………………… 86
性早熟 ………………………………………………………………… 88
參考文獻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