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緊扣時代發展趨勢,結合多項工程案例,詳述了當前城市存量發展時期城市區域微更新項目經驗。從城市微更新發展背景和時代特點入手,通過截取不同城市典型區域的微更新實踐項目特有設計原理、決策機制、設計實施過程、項目運營和后評估等特點,回顧并總結了蘇州市平江路街區、湛江市鼎龍灣區域、廣州市新河浦區域、上海市愚園路街區、上海市新華路敬老邨社區、上海市江川路社區、粟上海社區美術館等區域微更新案例的更新實踐經驗,以及“機械之家”“垂院”“貓之家”等大城市發展過程中極小住宅更新問題。
目 錄
第一章 從城市更新到城市微更新 001
一、西方城市更新活動 002
二、城市更新的理論與實踐在中國的實踐歷程(1970s— 2010s) 007
三、從“有機城市更新”到“城市微更新”:街區、社區與服務網 010
第二章 城市微更新工作內容和設計策略 013
一、經歷大規模城市建設之后在復雜城市底板上的城市更新 014
二、當前城市微更新面臨的挑戰 015
三、城市微更新的 15 個工作要點 016
四、公眾參與下的共建共享 017
五、不同城市底板上的適宜策略的選擇 018
第三章 城市記憶:江蘇省蘇州市平江路保護更新 025
一、緣起:歷史文化古城再生 027
二、保護為先:重塑水鄉記憶 031
三、項目定位:五條街的公共化改造 034
四、設計策略:城市記憶的場景化更新 035
五、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性更新 042
第四章 藝術營造:廣東省湛江市鼎龍灣區域更新 045
一、大規模快速開發模式下大型新建城區的復興 046
二、項目調研:衰敗的城市區域 048
三、項目定位:藝術引領,居游同享 049
四、運營策劃:創造藝術事件與效應 060
五、藝術再造:城市邊緣區域激活樣本 061
第五章 在地精神:廣東省廣州市新河浦區域保護微更新 063
一、緣起:豐富城市底圖上歷史片區的文化保護 065
二、項目調研:在地文化和建筑遺產 066
三、項目定位:多元文化空間的打造 076
四、城市設計:延續在地生活方式 078
五、東山樣本:全球化和本土化下的在地性策略 085
第六章 角色轉變:上海愚園路社區菜場·粟上海社區美術館項目 089
一、百年愚園路歷史風貌區更新改造計劃啟動 091
二、城事設計節:打造具有體驗感的街道美學 092
三、煙火氣與詩意并存的微型社區綜合體 093
四、設計策略:網紅建筑光環下的高流量、高關注度 095
五、使用后評估:多元的文化生態萌發 104
六、城市更新應更多關注惠及社區居民 105
第七章 以人為本:上海市新華路敬老邨更新改造 109
一、緣起:老舊社區適老化改造迫在眉睫 111
二、項目調研:隱患重重的老公房 113
三、設計策略:以人為本的適老化微更新 113
四、公共空間的針灸式改造 115
五、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121
第八章 社區精神:上海市江川路街區適老化更新改造 127
一、緣起:上海第一個現代化工業衛星城更新迫在眉睫 129
二、項目調研:開展全方位病灶分析甄別需求痛點 131
三、公共功能節點有效植入,激活工業記憶 138
四、大規模工人新村的系統性城市微更新 148
第九章 重塑日常:粟上海愚園路美術館·粟上海紅園美術館·
武夷路 155 項目 151
一、粟上海愚園路美術館 153
二、粟上海紅園美術館 159
三、武夷路 155 項目 167
第十章 雙向尺度:機械之家、垂園、貓之家 177
一、空間魔方:北京機械智能的住宅改造 178
二、垂園:楊樹浦路極小戶型改造 186
三、寵物之家:上海浦東老公房改造 194
附錄 城市微更新:現實命題下做“恰如其分”的設計
——訪奧默默工作室創始合伙人張海翱、徐航、李迪、于洋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