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舌診客觀化、標準化研究為主線,系統介紹了舌診的理論源流、舌診術語標準化研究、舌象形成機制研究、舌診客觀化研究及常見病證舌診特征研究等方面的內容?;跉v代文獻,敘述了舌診的歷史發展源流,并對中國古代重要醫學典籍,如《黃帝內經》《敖氏傷寒金鏡錄》《傷寒舌鑒》等記載的舌診相關內容進行了梳理和分析;對舌診名詞術語的規范化、標準化研究進行了歸納和評述;結合現代生物學理論和技術從細胞因子、細胞凋亡、口腔局部環境及組學等方面探討了舌象形成機制;闡述了基于圖像處理、傳感器、計算機及數據處理等理論和技術的舌象特征參數提取和分類識別,以及舌診儀的研發及其在不同病證的臨床應用和驗證;介紹了物聯網e+時代舌診研究在醫療中的應用發展趨勢等。
本書重點介紹了舌診客觀化研究,特別是舌色、苔色、舌形、苔質參數的提取、分類識別和臨床常見病證的舌診特征,以及結合互聯網技術、計算機技術研制舌診系統等內容,體現了舌診發展的與時俱進,對促進舌診的現代化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章舌診的理論溯源1
第一節舌診的歷史源流1
一、 舌診的萌芽2
二、 舌診理論的形成2
三、 舌診的發展及升華3
四、 舌診的鼎盛5
五、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舌診研究得到進一步發展6
第二節舌診的古代文獻記載7
一、 《黃帝內經》舌診理論及察舌辨病證分析7
二、 《敖氏傷寒金鏡錄》中常見舌象論述13
三、 《傷寒舌鑒》中常見舌象論述19
第三節舌的形態結構29
第四節望舌的原理31
一、 舌與臟腑經絡的關系31
二、 舌與氣血津液的關系33
第二章中醫舌診術語規范化研究35
一、 術語規范化研究的方法35
二、 中醫舌診名詞術語的規范化、標準化研究進展40
第三章中醫舌診的現代化研究46
第一節舌象形成機制研究46
一、 舌象形成的中醫理論46
二、 舌象形成的西醫理論47
第二節中醫舌診細胞生物學研究54
一、 舌的解剖學和組織學特點54
二、 舌的微循環特征研究55
三、 舌脫落細胞研究58
第三節中醫舌診客觀化研究63
一、 舌診客觀化研究現狀63
二、 舌診儀研究65
三、 舌診的計算機圖像處理73
第四章舌診的臨床應用研究123
第一節健康人及亞健康人群的舌象特征研究123
一、 正常舌象及生理變異研究123
二、 亞健康人群舌象研究125
三、 小兒舌診研究127
第二節中醫臨床常見病證的舌象特征研究131
一、 心系疾病及其不同證型的舌象特征研究131
二、 肺系疾病及其不同證型的舌象特征研究147
三、 脾系疾病及其不同證型的舌象特征研究152
四、 肝系疾病及其不同證型的舌象特征研究157
五、 腎系疾病及其不同證型的舌象特征研究161
六、 其他病證的舌象特征研究166
第三節舌診對臨床疾病預警的意義172
一、 中醫舌象檢測與疾病預警172
二、 糖尿病患者的舌象特征研究176
三、 腫瘤患者的舌象特征研究182
第四節臨床專家的舌診應用經驗188
一、 惲鐵樵(1878—1935)188
二、 錢遠銘(1923—1999)189
三、 柴嵩巖(1929—)189
四、 隗繼武(1936—)191
五、 陳家禮(1940—)191
六、 單兆偉(1940—)192
七、 曾升平(1945—)193
八、 陸小左(1951—)193
九、 亓魯光(1951—)194
十、 仝小林(1956—)195
十一、 徐振曄(1960—)196
十二、 張福利(1962—)197
十三、 張永康(1963—)197
第五章物聯網e+時代舌診研究的發展趨勢216
一、 物聯網在臨床醫療中的應用216
二、 結合計算機技術和物聯網技術的舌診系統研究221